用来形容配合的成语(44个)
时间:2022-07-03 10:42成语解释
- 八方呼应
毛泽东《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》:“上下串连,八方呼应,以天下大乱、取而代之、逐步实行、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,到底只有较少人数。”
- 彼倡此和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十六回:“二人先通了郤克,然后谒见晋景公,内外同心,彼倡此和,不由晋景公不从。”
- 此呼彼应
此:这里。彼:那里。这里呼唤,那里响应。形容联系紧密,互相配合行动。
- 得心应手
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”
- 分甘共苦
《晋书·应詹传》:“詹与分甘共苦,情若兄弟。”
- 桴鼓相应
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顺之以善政,则和气可立致,犹桴鼓之相应也。”
- 肝胆相照
宋·赵令畸《侯鲭录》:“同心相亲,照心照胆寿千春。”
- 更唱迭和
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当年邀游,更唱迭和,赴曲随流。”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园林·逸园》:“太史之女曰蕴玉者,自号生香居士,亦能诗,与在山更唱迭和。”
- 浑然一体
《二程遗书》卷二上:“学者须先识仁。仁者,浑然与物同体。义、礼、知、信皆仁也。”
- 紧锣密鼓
刘绍棠《狼烟》:“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,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。”
- 里应外合
元·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三折:“反被韩,魏同谋,里应外合,决水淹我军,甲士溃乱,死者山积。”
- 齐心协力
《墨子·尚贤》:“《汤誓》曰:‘聿求元圣,与之戮力同心,以治天下。’”
- 千疮百孔
唐·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汉室以来,群儒区区修补,百孔千疮,随乱随失,其危如一发引千钧。”
- 齐头并进
周恩来《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:实事求是,循序前进,齐头并进,迎头赶上。”
- 缺一不可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:“林冲道:‘只今番克敌制胜,便见得先生妙法。正是鼎分三足,缺一不可,先生不必推却。’”
- 声气相通
彼此串通,互通消息。
- 同心合力
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
- 同心协力
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,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,岂勇力智慧不足哉?”《周书·崔谦传》:“然后与宇文行台,同心协力,电讨不庭,则桓文之勋,复兴于兹日矣。”
- 同舟共济
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,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
- 同力协契
《南史·宋纪·武帝》:“同力协契,所在蜂起。”
- 同心并力
汉·贾谊《过秦论下》:“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,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。”
- 完美无缺
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》:“小楷,微带行笔,共一百廿八行,前者十数行破裂者,而后幅完好无阙(缺)。”
- 万众一心
《后汉书·朱擕传》:“万人一心,犹不可当,况十万乎!”
- 相得益彰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伯夷、叔齐虽贤,得夫子而名益彰。”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(彰)。”
- 协力同心
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,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,岂勇力智慧不足哉?”《周书·崔谦传》:“然后与宇文行台,同心协力,电讨不庭,则桓文之勋,复兴于兹日矣。”
- 心领神会
明·吴海《送傅德谦还临川序》:“读书有得,冥然感于中,心领神会,端坐若失。”
- 心手相应
《南史·萧子云传》:“笔力劲骏,心手相应,巧逾杜度,美过崔寔,当与元常并驱争先。”
- 盐梅舟楫
元柯丹邱《荆钗记·春科》:“际风云,盐梅舟楫,一德务臣君。”
- 真心诚意
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海深须见底,各办着个真心实意。”
- 珠联璧合
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日月如合璧,五星如连珠。”
- 漏洞百出
姚雪垠《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
- 情投意合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,两人情投意合。”
- 天衣无缝
前蜀·牛峤《灵怪录·郭翰》:“徐视其衣并无缝,翰问之,曰:‘天衣本非针线为也。’”
- 天作之合
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天监在下,有命既集,文王初载,天作之合。”
- 众志成城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
用来形容配合的词语(1个)
- 摇相应和
遥:远远地;应:照应。远远地互相联系,互相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