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想习池公宴罢的拼音
拼音 xián xiǎng xí chí gōng yàn bà
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
闲想习池公宴罢下一句:
水蒲风絮夕阳天
闲想习池公宴罢出自哪首诗?
唐代诗人 薛能的《杂曲歌辞 杨柳枝 二》。
全诗原文:
洛桥晴影覆江船,羌笛秋声湿塞烟。
闲想习池公宴罢,水蒲风絮夕阳天。
闲想习池公宴罢的意思:
闲的意思
閑【戌集上】【門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4画
《唐韻》戸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何閒切《正韻》何艱切,音閒。《說文》闌也。从門,中有木。《徐曰》閑,猶闌也。以木歫門也。會意。《廣韻》防也,禦也,法也。《易·乾卦》閑邪存其誠。《疏》言防閑邪惡,當自存其誠實也。
又《家人》閑有家。《疏》正義曰:治家之道在初,卽須嚴正立法防閑也。
又《書·畢命》雖收放心,閑之維艱。
又《廣韻》大也。《詩·商頌》旅楹有閑。《疏》列其楹,有閑然而大。
又《詩·魏風》桑者閑閑兮。《傳》閑閑然,男女無別往來之貌。
又《爾雅·釋詁》習也。《詩·秦風》遊于北園,四馬旣閑。《傳》閑,習也。
又《禮·經解》以之田獵有禮,故戎事閑也。
又《韻會》馬闌也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龍馬閑駒。《註》閑闌,養馬之所也。故曰閑駒。《周禮·夏官·校人》天子十有二閑。《註》每廐爲一閑。《左傳·成十八年註》每廐爲一閑,閑有二百一十六匹。
又《周禮·夏官·虎賁氏》舎則守王閑。《註》閑,梐枑。《疏》閑與梐枑,皆禁衞之物也。
又閡也。《易·大畜》日閑輿衞。《註》閑,閡也。衞,護也。進得其時,雖涉艱難,而無患也。輿雖遇閑,而故衞也。《疏》進得其時,涉難無患,雖曰有人欲閑閡車輿,乃是防衞見護,故曰閑輿衞也。
又動搖也。《詩·大雅》臨衝閑閑。《傳》閑閑,動搖也。
又《荀子·勸學篇》多見曰閑。
又《博雅》閑,遮也。
又《韻補》叶音賢。《曹植·王粲誄》發言可詠,下筆成篇。何道不洽,何藝不閑。《正字通》閒暇、閒宂與閑音同義別。潘岳閒居賦,淸敞閑,本作閒,吳棫韻補引賦攺作閑。字彙引入閑註,譌誤與韻補同。正韻十刪閒註:俗作閑。分閒、閑爲二。閑註,闌也,習也。
又訓散也,宂也,暇也。亦作嫺。嫺註:通作閑。合閒閑爲一,自相矛盾。閑習之閑或借嫺,防閑、馬閑,古今未有攺从嫺者,汎云閑亦作嫺,尤非。
想的意思
想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9画
《廣韻》《正韻》悉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寫兩切,音鯗。《說文》冀思也。註希冀而思之也。《後漢·王霸傳》夢想賢士。《晉書·謝安傳》悠然遐想。
又《增韻》意之也。物未至而意之也。
又《周禮·春官》眡祲掌十輝之灋,以觀妖祥,辨吉凶。十曰想。《註》鄭司農云:想者,輝光也。鄭康成曰:想雜氣有所似,可形想也。《六書精薀》心有所欲而思也。字意从心从相,言有所著也。
习的意思
習【未集中】【羽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5画
《廣韻》似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席入切,音襲。《說文》數飛也。《禮·月令》鷹乃學習。
又《易·坤卦》不習,无不利。《註》不假修爲,而功自成。《論語》學而時習之。《何晏註》學者以時湧習之。
又《易·坎卦》習坎。《註》習謂便習之。《釋文》習,重也。
又《書·大禹謨》士不習吉。《傳》習,因也。
又《詩·邶風》習習谷風。《傳》習習,和舒貌。
又姓。《廣韻》出襄陽。晉有習鑿齒。◎按說文習自爲部。今從正字通併入。字从羽从白。俗作習,非。
池的意思
池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画:7画,部外筆画:3画
《廣韻》直離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陳知切《韻會》除知切,音馳。《說文》治也。孔安國曰:停水曰池。《周禮·秋官》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。《註》謂陂障之水道也。《禮·月令》毋漉陂池。《註》畜水曰陂,穿地通水曰池。
又城塹曰溝池。《禮·禮運》城郭溝池以爲固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呀周池而成淵。《註》城有水曰池。
又朝夕池,海也。《枚乗諫吳王書》游曲臺臨上路,不如朝夕之池。《註》蘇林曰:以海水朝夕爲池。
又咸池,天神也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屬天命而委之咸池。
又咸池,黃帝樂名。
又堯樂名,大咸亦曰咸池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。《註》咸池,大咸也。《禮·樂記》咸池備矣。《註》咸,皆也。池之爲言施也。言德之無不施也。
又咸池,星名。主五穀。見《史記·天官書》。
又亢池,星名。在亢北。主度送迎之事。見《甘氏星經》。
又《爾雅·釋樂註》琴上曰池,言其平。下曰濵,言其服。
又棺飾。《禮·檀弓》池視重霤。《疏》池者,柳車之池也。織竹爲之,形如籠,衣以靑布,以承鼈甲,名之爲池,象重霤方面之數。
又《小爾雅》埋柩謂之殔,殔坎謂之池。
又銅池,承霤也。以銅爲之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金芝九莖,產於函德殿銅池中。
又道家名腎中偃月爐爲玉池。《黃庭經》玉池淸水灌靈根,審能行之可長存。
又心之別名爲中池。《黃庭經》中池有士衣赤衣,田下三寸神所居。
又裝潢家以卷縫罅處爲玉池。《楊愼·墐戸錄》古裝裱卷軸,引首後以綾黏者曰贉,唐人謂之玉池。
又差池,飛貌。《詩·邶風》燕燕于飛,差池其羽。
又黃池,地名。《春秋·哀十三年》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。
又天池,山名。在南陽。
又州名。《廣輿記》池州府,漢屬丹陽,三國吳爲石城侯邑,隋曰秋浦,曰池陽,唐宋曰池州。
又姓。漢中牟令池瑗。見《風俗通》。
又《唐韻》徒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唐何切《正韻》湯何切,音駝。與沱通。《說文》江別流也。
又虖池,水名。在幷州界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幷州,其川虖池。《註》虖池,出鹵城。池,徒多切。◎按禮器作惡池,山海經作滹沱,戰國策作呼沲,詛楚文作惡駝,音義同。
又陂池,或作坡陁。《刋謬正俗》陂池讀如坡陁,猶言靡迤耳。
又《楚辭·九歌》與汝沐兮咸池,晞子髮兮陽之阿。《揚雄·羽獵賦》相與集於靖冥之館,以臨珍池。灌以岐梁,溢以江河。《註》池讀沱。
又《正韻》直列切,音徹。《禮·檀弓》主人旣祖塡池。《註》塡池當讀爲奠徹。
公的意思
公【子集下】【八部】 康熙筆画:4画,部外筆画:2画
〔古文〕㒶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工。《說文》平分也。从八从厶。八,猶背也。厶音私。《韓非曰》自營爲厶,背厶爲公。《徐曰》會意。《爾雅·釋言》無私也。《書·周官》以公滅私,民其允懷。
又《玉篇》方平也,正也,通也。
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之行,天下爲公。《註》公猶共也。
又爵名,五等之首曰公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庸建爾于上公。
又三公官名。《韻會》周太師,太傅,太保爲三公。漢末大司馬,大司徒,大司空爲三公。東漢太尉,司徒,司空爲三公。
又官所曰公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。
又父曰公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家公執席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天子爲天下父,故曰鉅公。
又婦謂舅曰公。《前漢·賈誼策》與公倂倨。
又尊稱曰公。《賈誼策》此六七公皆亡恙。
又相呼曰公。《史記·毛遂傳》公等碌碌。
又事也。《詩·召南》夙夜在公。《註》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。
又星名。《隋書·天文志》七公七星,在招搖東,天之相也。
又姓。《韻會》漢有公儉。
又諡法,立志及衆曰公。
又與功通。《詩·小雅》以奏膚公。《大雅》王公伊濯。
又《集韻》諸容切,音鐘。同妐。夫之兄爲兄妐。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。或省作公。通作鍾。
又《韻補》叶姑黃切,音光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邪說飾而多曲兮,正法弧而不公。直士隱而避匿兮,讒諛登乎明堂。
宴的意思
宴【寅集上】【宀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7画
《唐韻》於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伊甸切,音燕。《說文》安也。从宀妟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宴宴,居息也。《易·隨卦》君子以嚮晦,入宴息。《詩·衞風》總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《註》言總角之時,與爾宴樂言笑也。
又宴饗。古者饗爲盛禮,或饗而不宴,或宴而不饗。《左傳·宣十六年》王饗有體薦,宴有折俎。《註》饗則半解其體而薦之,宴則體解節折,升之於俎,使皆可食,所以示慈惠也。
又《集韻》通作燕。《詩·小雅》以燕樂嘉賔之心。《註》燕安也。
又叶於旰切,音案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殊形詭制,每各異觀。乗茵步輦,惟此息宴。觀去聲。
罢的意思
罷【未集中】【网部】 康熙筆画:16画,部外筆画:10画
《廣韻》薄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部買切,音
。《說文》遣有罪也。从罔,能。言有賢能而入罔,卽貰遣之。周禮曰:議能之辟。
又《玉篇》休也,已也。《易·中孚》或鼓或罷。《左傳·襄三十年》皆自朝布路而罷。《論語》欲罷不能。
又《廣韻》甫靡切《集韻》補靡切,音彼。義同。
又《韻會》皮駕切,音與杷同。義同。
又《廣韻》符羈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蒲糜切,音皮。疲,或作罷。《玉篇》極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寇》以圜土聚敎罷民。《疏》罷謂困極罷弊。《禮·少儀》師役曰罷。《註》罷之爲言勞也。
又《楚辭·大招》誅譏罷只。《註》罷,駑也。《史記·平原君傳》臣不幸有罷癃之疾。
又《集韻》攀糜切,音披。罷辜,磔牲以祭。
又《集韻》羆,或省作罷。詳羆字註。
又《集韻》拍逼切,音堛。同副。副,判也。或作罷。
又《正韻》補買切,音擺。閩人呼父爲郞罷。《顧况詩》兒餒嗔郞罷。《唐韻正》罷音皮,皮音婆。凡經傳中罷倦之罷,罷休之罷,皆讀婆。今人音皮,而誤又添一蒲蟹反,至土音,又轉而爲蒲怕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