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月朗朗关山上的拼音
拼音 qiū yuè lǎng lǎng guān shān shàng
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
秋月朗朗关山上下一句:
山中行人马蹄响
秋月朗朗关山上出自哪首诗?
唐代诗人 张籍的《横吹曲辞 关山月》。
全诗原文:
秋月朗朗关山上,山中行人马蹄响。
关山秋来雨雪多,行人见月唱边歌。
海边漠漠天气白,胡儿夜度黄龙碛。
军中探骑暮出城,伏兵暗处低旌戟。
溪水连地霜草平,野駞寻水碛中鸣。
陇头风急雁不下,沙场苦战多流星。
可怜万国关山道,年年战骨多秋草。
秋月朗朗关山上的意思:
秋月的意思
⒈ 秋夜的月亮。
引晋 陶潜 《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》诗:“叩栧新秋月,临流别友生。”
唐 杜甫 《十七夜对月》诗:“秋月仍圆夜,江村独老身。”
清 陆圻 《与歌者陈郎》诗:“玉管谩吹秋月白,红牙曾对綺筵新。”
殷夫 《放脚时代的足印》诗:“秋月的深夜,没有虫声搅破寂寞,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。”
⒉ 秋季。
引《魏书·长孙嵩传》:“比及秋月,徐乃乘之,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。”
《南齐书·州郡志上》:“土甚平旷,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,与 京口 对岸, 江 之壮阔处也。”
朗朗的意思
⒈ 明亮貌。
引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时人目 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。”
唐 张籍 《关山月》诗:“秋月朗朗关山上,山中行人马蹄响。”
清 龚自珍 《宥情》:“异哉!其心朗朗乎无滓,可以逸尘埃而登青天。”
袁鹰 《十月长安街》诗:“曈曈红日,朗朗乾坤,万里长空,宽广大道。”
⒉ 形容声音清晰响亮。
引唐 韩愈 《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》诗:“朗朗闻街鼓,晨起似朝时。”
《醒世恒言·马当神风送滕王阁》:“惟有 王勃 端坐船上,毫无惧色,朗朗读书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八二回:“寳玉 把这章先朗朗的念了一遍。”
茅盾 《子夜》四:“那位青年的声音朗朗地在纷呶的诅骂中响了起来。”
⒊ 清晰貌。
引陈衍 《元诗纪事·陈有定》:“闽 部疏 建寧 行都司,是 元 陈平章 有定 开府。极宏丽,初以鼓楼为门,今移入二百步许,犹朗朗可观。”
艾芜 《山野》第二部十:“树梢树身先前清疏有致,朗朗可望的,现已抹起一些烟雾,显得迷蒙了。”
⒋ 明白,了解。
引清 周亮工 《书戚三郎事》:“戚 心独朗朗,念虔事帝,得死楹下足矣。”
⒌ 高峻貌。
引唐 张说 《同皇太子过荷恩寺》诗:“朗朗神居峻,轩轩瑞像威。”
关山的意思
⒈ 关隘山岭。
引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木兰诗一》:“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”
前蜀 朱希济 《谒金门》词:“秋已暮,重叠关山歧路。嘶马摇鞭何处去?晓禽霜满树。”
峻青 《秋色赋》:“他自然没经过当年他祖父经历的那种关山万里四处流浪的苦难日子。”
⒉ 比喻难关。
引郭小川 《秋歌》之二:“是我们,度过了一道道险恶的关山;是我们,经受了一次次困难的考验。”
柯岩 《美的追求者》:“你已闯过了重重关山,穿过了疾风暴雨走过来了。”
⒊ 山名。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南部。有 大关山、小关山。大关山 为 六盘山 高峰, 小关山 平行于 六盘山 之东,南延为 崆峒山。
上的意思
上【子集上】【一部】 康熙筆画:3画,部外筆画:2画
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
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
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
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
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
又上官,複姓。
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
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上三千奏牘。
又與尙通。《詩·魏風》上愼旃哉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上親,上齒,上賢,上貴。
又《匡衡傳》治天下者審所上。
又《韻補》叶辰羊切,音常。《楚辭·九懷》臨淵兮汪洋,顧林兮忽荒。修予兮袿衣,騎霓兮南上。
又叶時刃切,音愼。《王微觀海詩》照本苟不昧,在末理知瑩。忽乗摶角勢,超騰送崖上。
又叶矢忍切,音審。《郭璞·遊仙詩》翹首望太淸,朝雲無增景。雖欲思陵化,龍津未易上。《說文》上,高也。指事。時掌切。◎按字有動靜音,諸韻皆以上聲,是掌切,爲升上之上,屬動,去聲,時亮切,爲本在物上之上,屬靜。今詳《說文》上聲上字,高也,是指物而言,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。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。後倣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