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猨嗥嗥日将夕的拼音
拼音 qiū yuán háo háo rì jiāng xī
平仄 平平平平仄○仄
秋猨嗥嗥日将夕下一句:
红霞紫烟凝老壁
秋猨嗥嗥日将夕出自哪首诗?
唐代诗人 僧齐己的《鼓吹曲辞 巫山高》。
全诗原文:
巫山高,巫女妖。
雨为暮兮云为朝,楚王顦顇魂欲销。
秋猨嗥嗥日将夕,红霞紫烟凝老壁。
千岩万壑花皆坼,但恐芳菲无正色。
不知今古行人行,几人经此无秋情。
云深庙远不可觅,十二峰头插天碧。
秋猨嗥嗥日将夕的意思:
秋的意思
秋【午集下】【禾部】 康熙筆画:9画,部外筆画:4画
〔古文〕龝
《唐韻》七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雌由切《正韻》此由切,
音鰌。金行之時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註》氣白而收藏也。《釋名》秋,就也,言萬物就成也。
又繒也,繒迫品物使時成也。
又《說文》禾穀熟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夏麥秋至。《澔曰》秋者,百穀成熟之期,此於時雖夏,於麥則秋,故云麥秋。《書·盤庚》乃亦有秋。
又《禮·鄕飮酒義》西方者秋。秋,愁也。愁之以時,察守義者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,斂也。察嚴殺之貌。《春秋·繁露》秋之言猶湫也。湫者,憂悲狀也。
又九月爲三秋。《詩·王風》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。
又四秋。《管子·輕重乙篇》歲有四秋,而分有四時。故曰:農事且作,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。此謂春之秋。大夏且至,絲纊之所作,此謂夏之秋。大秋成,五穀之所會,此謂秋之秋。大冬營室中,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,此謂冬之秋。
又《廣韻藻》竹秋,三月也。蘭秋,七月也。
又秋秋,馬騰驤貌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飛龍秋游上天。
又《揚雄·羽獵賦》秋秋蹌蹌入西園。《荀子·解蔽篇》鳳凰秋秋。《註》秋秋,猶蹌蹌。謂舞也。
又春秋,魯史名。
又大長秋,皇后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表》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。《師古註》將行,秦官名。秋者,收成之時,長者,恆久之義。
又姓。
又七遙切,音鍫。《揚雄賦》秋秋蹌蹌。蕭該讀。
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鳳凰秋秋,其翼若干,其音若簫。秋與簫爲韻。
又楚俱切,音蒭。《水南翰記》北方老嫗八九十歲,齒落更生者,能於夜出,食人嬰兒,名秋姑。秋讀如蒭酒之蒭。
猨的意思
基本字义
猨
⒈ 同“猿”。
统一码
猨字UNICODE编码U+7328,10进制: 29480,UTF-32: 00007328,UTF-8: E7 8C A8。
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嗥的意思
䝥【酉集中】【豸部】 康熙筆画:19画,部外筆画:12画
《集韻》乎刀切,音豪。《類篇》嘷或从豸,咆也。
嗥的意思
䝥【酉集中】【豸部】 康熙筆画:19画,部外筆画:12画
《集韻》乎刀切,音豪。《類篇》嘷或从豸,咆也。
日的意思
日【辰集上】【日部】 康熙筆画:4画,部外筆画:0画
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
音
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
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
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
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
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。《疏》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,周十二辰爲一日。
又《禮·曲禮》外事以剛日,內事以柔日。《疏》十日有五奇五偶,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,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。
又《郊特牲》郊之祭也,迎長日之至也。《註》迎長日者,建卯而晝夜分,分而日長也。
又《左傳·文七年》日衞不睦。《註》日,往日也。
又《左傳·桓十七年》天子有日官,諸侯有日御。《註》皆典歷數者。
又《史記·日者傳註》卜筮占時日,通名日者。
又《集韻》而力切,音眲。義同。
又《韻補》叶而至切。《李嵩·述志賦》審機動之至微,思遺餐而忘寐。表略韻於納素,託精誠於白日。《類篇》唐武后作。
将的意思
將【寅集上】【寸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8画
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卽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良切,
音漿。《說文》本將帥字。一曰有漸之辭。《蘇林曰》將,甫始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是以君子將有爲也,將有行也。
又《公羊傳·莊三十二年》君親無將,將而誅焉。《師古註》將有其意也。
又抑然之辭。《楚辭·卜居》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,將遊大人以成名乎。
又且也。《詩·小雅》將安將樂。
又《廣韻》養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遑將父。
又助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補過將美。
又送也。《詩·召南》百兩將之。《邶風》之子于歸,遠于將之。
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亦孔之將。《商頌》我受命溥將。
又承也,奉也,行也。《詩·商頌》湯孫之將。《書·胤征》今予以爾有衆,奉將天罰。《註》將,行也。
又《增韻》賚也,持也,與偕也。《正韻》扶持也。《詩·小雅》無將大車。《左傳·莊二十一年》鄭伯將王,自圉門入。
又進也。《詩·周頌》日就月將。
又從也,隨也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九夷賔將。
又《詩·小雅》鮮我方將。《註》壯也。
又《楚辭·九辯》恐余壽之弗將。《註》長也。
又《詩·大雅》在渭之將。《註》側也。
又去也。《荀子·賦論篇》時幾將矣。《註》言時事已去,不可復也。
又姓。後趙常山太守將容。
又干將,古劒工。《張揖曰》韓王劒師名,今名劒曰干將。
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千羊切《韻會》七羊切,音鏘。請也,幾願辭也。《詩·衛風》將子無怒。《小雅》將伯助予。
又聲也。《詩·鄭風》佩玉將將。
又嚴正貌。《詩·大雅》應門將將。
又集也。《詩·周頌》磬筦將將。
又《唐韻》卽諒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諒切,音醬。《廣韻》將帥也。《增韻》將之也。《禮·記註》方氏曰: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,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。
又叶卽兩切,音獎。《詩·大雅》天不我將。叶下往。
夕的意思
夕【丑集下】【夕部】 康熙筆画:3画,部外筆画:0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祥易切,音席。晨之對,暮也。《尚書·大傳》歲之夕,月之夕,日之夕,謂臘爲歲夕,晦爲月夕,日入爲日夕也。《詩·小雅》以永今夕。
又朝見曰朝,夕見曰夕。《晉語》平公射鷃不死,使豎襄搏之,失。公怒,將殺之,叔向聞之夕。《註》夕見于朝以諫也。
又七夕。《齊諧記》桂陽武丁有仙道,謂弟曰:七月七夕,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。《荆楚歲時記》七夕,婦女結綵樓,瓜果庭中,穿七孔針以乞巧。柳宗元有乞巧文。
又官名。夕郞,漢制,給事黃門之職。
又地名。《左傳·莊十九年》楚子卒,鬻拳葬諸夕室。
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渾夕之山。
又曹夕之山。
又姓。望出巴郡。見《統譜》。
又斜也。《呂覽》正坐于夕室,謂室斜而正其坐也。
又與昔通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通昔不寐。
又叶在爵切,音皭。猶宿也。《詩·齊風》齊子發夕。《陸德明疏》發朝也。叶上鞹薄。《說文》从月半見。《徐曰》月字之半,月初生則暮見西方,故半月爲夕。